发表时间:2024-12-27 14:53:24 | 作者: 乐鱼登录入口下载
中央气象台从6月2日起,到6月29日,接连28天发布暴雨预警,每天都在不一起段,发布三次暴雨预警。
以湖北为例,湖北省防办对媒体宣布,6月29日8时,长江中游干流宜昌至九江段水位全线上涨。湖北官方新闻媒体报道,6月27日以来,湖北强降雨进程形成全省7市州24市县65.06万人受灾,直接经济损失4.57亿元。其间,宜昌情况最严峻,全城被淹。
我在曾经的《北京晚报》“一方钩沉”专栏中,宣布过古代呈现汛情、产生水灾的应对办法。首要便是要敏捷上报汛情、灾情,给决议计划部分和领导留足时刻。
当洪水来暂时,能提早预告汛情,及时陈述汛情,无疑能够极大地削减生命伤亡、减低财产损失。事实上,凡较为严峻的洪水灾祸,多与汛情没有及时上报、传达有很大联系。
从史料记载来看,早在先秦时,我国已有一套“汛情奏报”、“灾情奏报”准则,对抗洪救灾不力、隐秘灾情的行为,还有相应的惩办和问责办法。
汛情,是汛期洪水自始涨到回落期间的情况计算,向上级反映汛情,古人称为“汛情奏报”,也称“报汛”,至迟在先秦时,我国已形成了“报汛准则”。
1975年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中发现的《秦律十八种·田律》,里边便有灾情及时、快速上报的要求:
“雨为湗〈澍〉,及诱(秀)粟,辄以书言湗〈澍〉稼、诱(秀)粟及豤(垦)田毋(无)稼者顷数。稼已生后而雨,亦辄言雨少多,所利顷数。早〈旱〉及暴风雨、水潦、(螽)、群它物伤稼者,亦辄言其顷数。近县令轻足行其书,远县令邮行之,尽八月□□之。”
这个规则的大约意思便是,农业生产受灾情况要及时上报,特别说到旱灾、暴风雨、蝗虫和其他害虫等灾祸损害农作物的情况。
对上报时刻也有严厉规则,间隔近的县,文书由走得快的人特地投递上级,间隔远的县由驿站传送,在八月底曾经送达。
有的朝代要求当地政府,从立春便开端报汛。如东汉,《后汉书·礼仪志·请雨》记载,“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,郡国上雨泽。”
以北宋为例,北宋是我国历史上水患多发时期之一。朝廷规则,黄河、汴河等河流两岸的府州长官,须兼任本地的“河堤使”,职责到人,对水位涨落随时上报。
金元时期,北方水灾多发,北京及其周边河北、天津等地的防洪压力增大,金朝廷则从准则上给抗洪救灾供给确保。
金泰和二年(公元1202年),金章宗完颜璟掌管修订的《泰和律令》颁行,其间的《河防令》规则,每年阴历六月一日至八月终,为大江大河“涨水月”,沿河各州县官员有必要轮番守防,参与并指挥导期河务事宜,随时奏报水情、险情。
明清时报汛准则已非常齐备。据明人万恭《治水筌蹄》,“凡患害急缓,堤防善败,声气消长,总督者(主管官员)必先知之。”
报汛越早越好,越快越好。为此,古代官府设置报汛驿站,报汛又名“水报”,与战时的“兵报”相同重要。
依据汛情的开展情况,古人会采纳“羊报”、“马报”、“狗报”、“步报”等多种报警手法。
所谓“羊报”,开始是黄河遇险时报汛之法,报警差役带着水签,乘充气羊皮筏,从上游而下,将观测到的水位刻在标签上,连续抛掷报汛;“马报”则是乘马报汛,明清时称为“六百里飞马”;“狗报”由训练有素的狗来代替人传递汛情;“步报”则是人工步行传递汛情。
呈现汛情,除了奏报上级和朝廷,还要及奉告和灾区民众,让我们警觉,作好防洪和搬运预备。现代有电视广播、在线信息等,古代是怎么敏捷传达的?手法简略有用,至今可行,比现代通讯技能还好用,绝不会有断网的或许。
如明朝闻名治河专家便潘季驯,便总结出了一套办法,假设渐渐的呈现险情,经过当即悬旗、挂灯、敲锣,宣布紧迫抢救信号,提示抢修,组织大众搬运。
这些办法,清朝甚至今日都在运用,在江河险段危殆时,敲锣、鸣号仍是有用的报警方法。
为了充沛、全面地把握灾情,朝廷都会设置专门的“水官”,“司空”、“都水监”、“水部郎中”、“河道总督”等,都是古代专职防洪官员。
朝廷在着重及时上报汛情的一起,还要求专职水官和当地官员及时奏报灾情,也有一套灾情奏报准则。
《汉书·五行志上》记载了不少洪流灾,如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干预朝政时,水灾频发:
公元前184年秋,河南女洪流,伊水、洛水吞没了1600千六百余家,同年汝水众多,淹了800多家。
最严峻的是吕雉主政最终一年,即公元前180年夏日,汉中、南郡再发洪流,吞没6000多家,同年南阳沔水也闹水灾,淹了10000多家……